地理位置


  柬埔寨共和國位於中南半島的南部,與越南、寮國、泰國等國家接壤,邊境線長達970公里,西南瀕臨暹邏灣。面積181,035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460公里,全國土地大多為平原,氣候宜人,一年中只分為雨季即旱季,沒有颱風或地震等自然災害。

 柬埔寨廣闊的平原上,人口一千一百多萬,有二十多個民族,高棉民族佔百分之九十,還有約三十多萬華人,越僑所佔的比率比華人更多。高棉語為官方語言,佛教為國教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

 湄公河是主要的河流,源流為中國的瀾滄江,流至金邊王宮前分出兩條支流,向西北的稱為洞里薩河,流入洞里薩湖,向南的從越南出海,稱為百色河,洞里薩湖是東南亞第一大淡水湖。


歷史背景


 柬埔寨是東南亞一個古老又極印度化的國家,他源自於西元一世紀到六世紀的一個名為扶南(Funan) 的古國。現在柬埔寨使用語言在當時就已存在,這可以從柬語內殘存梵文,古印度教文化傳統等等痕跡可窺知其悠久歷史。

扶南(Funan)之後是知名的吳哥時代,吳哥王朝武功鼎盛,承襲了高棉王的武力東征西伐從公元 9世紀到13世紀的 600 多年中,將彊域西起緬甸,東臨南中國海,北接寮國,除了這個成就,歷代的高棉國王更強徵民工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吳哥窟,挖掘土地造湖以及興建許多複雜的堤壩,灌溉渠道系統來增加稻米的產量。

吳哥時代結束後,柬埔寨的都城開始南遷。先洛越(Lovek)然後烏東(Oudong)最後才在現在的都城金邊安定下來。這個後吳哥時代的特色除了都城南遷之外,就是信仰的全面改為佛教。這個時候的廟宇建築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佛像已完全取代了原有印度神像而得到見証。

從15世紀到17世紀是外族入侵的時代,越南人及暹邏人(即現在的泰國人)的擴張,使柬埔寨飽受戰火蹂躝,經年戰爭,國勢已大不如前。直到19世紀中葉,柬埔寨也像亞洲大部份國家開始感受到歐洲帝國主義壓力,西元 1863 年國王諾羅敦(Notofom)興法國簽署了保護國條約,成為法國的保護國,開始法國長達90年的殖民統治。

二次世界大戰
後終獲獨立的柬埔寨,迭遭赤棉恐怖統治,內戰不斷的浩劫,直到赤棉首領波布1988年4月15日死亡政局才日趨穩定。柬埔寨的人文風俗因長期與外界隔離,特色強烈,來到高棉,您可以親自體會到與八百年前相去不遠的原始古國。

 

自然人文


礦物主要有金、磷酸鹽、寶石,此外還有鐵、錳、鉛、銀、煤、鎢等,但很少開採。熱帶雨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74%,出產貴重木材。洞里薩湖是世界著名的淡水魚產區,盛產黑鯉魚、黑斑魚等。西南沿海也是重要漁場。

居民: 高棉族約佔總人口的80%左右,因此習慣上柬埔寨又稱高棉。還有占族、普儂族、老族、傣族、斯丁族以及中國血統柬埔寨籍人和華僑等。人口密度以中南部平原地區最大。高棉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主要信奉佛教。

華僑
華人長期在柬埔寨居住,與當地人患難與共,友好相處,有不少與當地人通婚,所以多年以來,在政府機關和領導層中,有不少華裔。華僑華人大多祖籍為福建,廣東潮州、廣肇、客家、海南和少數湖北,但百分之八十為潮州籍人。 華人繼承了自己祖籍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風俗習慣,刻苦、勤勞、聰慧和善于經營,掌握了大部份的市場經濟。



經濟概況

經濟以農業為主,發展較為緩慢。全國90%的人口從事農業。主要農產品有稻米、橡膠、玉米,其次是胡椒、棉花、煙草、椰子、白豆蔻、蠶絲、咖啡、甘蔗等。

稻米
種植面積占全部耕地面積的80%以上,水稻多分布在平原地區,特別是馬德望、菩薩、磅湛、千丹等省。旱稻分布在東部高原上。

橡膠
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主要分布在東部高原,其中磅湛省約集中了90%,桔井省和臘塔納基裡省也有種植。

胡椒
年產量居世界前列。

畜牧業
在國民經濟中也較重要,牛、羊、馬群主要在東部高原地區放牧。

工業
以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是碾米和鋸木。另有紡織、造紙、農機、汽車裝配、石油提煉、煉膠、捲煙、製糖等產業加工。皮革、玉石等手工製品較為著名。

出口
農產品和水產品,如大米、橡膠、玉米、胡椒、木杉、棉花、魚製品和牲畜等;進口藥品、小五金、機器、汽車,電器等。柬埔寨的交通以公路和內河運輸為主。


著名特產古董、金銀器製品、紅寶、翠玉、油畫、拓碑畫、木雕、圍巾


風俗民情


每年雨季後 11月下旬時,柬埔寨舉行 3天的水祭,感謝神明的庇佑及大自然的賜與。在水祭的時候舉行划龍舟、放水燈、祭月亮三項主要慶祝活動,這時候湄公河畔會搭起許多壯觀的浮宮和美麗的看台。11月9日獨立日為國慶日。

時差
比格林威治時間早7小時;比台灣時間晚1小時。


民俗
用服裝色彩表示日期,有"七彩星期"之語,這種服飾在宗教活動中特別盛行。男子20歲之前須剃髮為僧,一般約為期3個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品冠業務~wil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